今天是 公历*年*月日 星期* 农历**年*月*日
当前位置:首页 > 非遗资讯 > 媒体关注

泰安市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泰安市立足泰山文化、大汶口文化、新泰和文化、肥城桃文化、宁阳大禹文化、东平水浒文化等区域传统文化组群的资源优势,坚持挖掘与整理、研究与保护、弘扬与传承并重,在传承和创新中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开展文化普查,摸清非遗底子。自2006年起进行了为期三年的传统文化拉网式普查,发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线索32361条,整理出资源性项目8600多个。开展市级第六批非遗名录项目和第三批非遗传承人评选,评出市级非遗项目72个、非遗传承人51个。目前,已列入四级非遗名录的项目国家级11个、省级42个、市级216个、县级574个。泰山皮影戏列入联合国科教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泰山皮影戏传承人范正安获得“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薪传奖”,新泰市、肥城市分别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舞蹈艺术之乡和民间雕刻艺术之乡。

  广泛宣传报道,提高关注度和影响力。利用春节、中秋节、文化遗产日、泰山东岳庙会等传统节日和主题文化节庆活动,举办非遗展演展示,让民众在喜庆的氛围中接触非遗、了解非遗、喜爱非遗、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月”活动,举办“泰安民俗文化月·年货大集”活动,组织80多个市级非遗项目参加展演、展示。结合第十一个全国“文化遗产日”,以“让非遗文化走进现代生活”为主题,举办了“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振兴传统工艺”非遗系列宣传展示活动,向群众宣传文化遗产知识,在全社会营造起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浓厚氛围。精选传统戏剧、传统美术、传统技艺等5个类别36个项目,组织参加了第四届全国非遗博览会。市文广新局与多个部门联合开展“七进”活动,拓展非遗项目传播渠道,目前在全市部分社区文化服务中心和中小学校已设立136个传统文化传承实践基地。在电视台、报刊等媒体开设非遗专栏,利用微信、微博、官方网站等互联网平台,对非遗项目、非遗传承人进行集中宣传报道,并将宣传资料收集整理后印制书籍、光盘向民众发放,提升公众知晓率和关注度。

  发挥集群效应,加强整体性保护。引导推动非遗项目与旅游景点相结合,在岱庙通天街、泰山封禅大典、太阳部落、新泰和圣园、肥城春秋古城、东平水浒影视城等旅游景点设立非遗项目展演展示一条街,引导近百个非遗项目进驻,发挥项目集群效应,在促进就业、推动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推动文化创意创新创业、拉动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启动泰山文化生态保护区创建工作,目前,规划纲要初稿已编制完成。岱岳区扁仓书院筹建的非遗项目产业化孵化基地,建成后将入驻非遗项目50余个。

  利用“互联网+非遗”模式,加强生产性保护。对有市场潜力的非遗项目进行分类指导,利用互联网信息化、市场化、产业化特点,因时制宜进行生产性保护。目前,全市451个县级以上非遗项目中已进行生产性保护开发的224个,占比近50%。肥城桃木雕刻网购量占总销量的60%以上,肥城桃木雕刻产品在全国的占有率达到85%;泰山皮影将精典剧目和平时重要活动视频发布到优酷、乐视、爱奇艺等视频网站上,扩大了泰山皮影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将皮影产品通过互联网销售到世界各地,“泰安市实施泰山皮影+,探索非遗资源合理利用新渠道”被省文化厅评为2015年度全省非遗保护十大亮点事项之一;泰山女儿茶、泰山玉、泰山水陆画、东平湖咸鸭蛋和粥粉等40多个非遗项目通过开设网店微店,推动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