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公历*年*月日 星期* 农历**年*月*日
当前位置:首页 > 非遗资讯 > 新闻动态

我省8个非遗项目精彩亮相首届北京国际非遗周

10月22日,首届北京国际非遗周在北京全国农业展览馆开幕。活动以“大美非遗,和合天下”为主题,包含开幕式、国际非遗展览、非遗对话、茶和天下等活动,国内18个省份和来自亚洲、欧洲、美洲、非洲约40个国家的近千名代表、近500个非遗项目、3000余件展品和作品以多种形式齐聚非遗周。

山东省8个非遗代表性项目泰山茶制作技艺、崂山茶制作技艺、临沭柳编、潍坊嵌银髹漆技艺、淄博琉璃烧制技艺、德州黑陶烧制技艺、曲阜楷木雕刻、鲁锦织造技艺约100余件展品精彩亮相“茶和天下——影响世界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展” 。

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饶权、北京市副市长司马红、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司长王晨阳、副司长胡雁等领导和嘉宾参观山东展区并品鉴“儒茶鲁味”山东制茶技艺及相关习俗,对崂山茶、泰山茶高度评价。

茶和天下——影响世界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展” 以联合申报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项目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基础,集中沉浸地展示中外各地茶习俗、茶技艺、茶文化,突出茶在大众生活中的重要角色与风土民情。

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神农氏是中国第一位发现茶饮用功能的始祖,而西周鲁国周公则使茶得以闻名于世。山东茶文化发展源远流长,深受儒家文化与泰山文化的双重影响。早在战国初期,山东人就有饮茶的习惯,客来敬茶已经融入山东人的日常生活,形成了独特的茶宴、茶祭与施茶等茶文化。山东省展区以“儒茶鲁味”为主题,以岱青海蓝为主色调,整体感觉优雅厚重、清新靓丽,沉浸式的感受齐鲁大地的制茶技艺及相关习俗。

山东省8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简介

崂山绿茶制作技艺自清代光绪年间起盛行于崂山脚下,距今已有130多年的历史崂山茶因昼夜温差大,其茶叶营养物质丰富。崂山绿茶经过晒青、掠青、摇青、杀青到烘、焙、揉、捻多道传统工序,形成“香高、味醇、耐冲泡”特色,成为北方茶叶的代表种类之一。崂山绿茶制作技艺项目保护单位万里江茶业作为崂山茶协会会长单位,主持编写了《地理标志产品 崂山绿茶》国家标准,自主培育的“崂茶1号”更是在2022年获农业部认证,成为“南茶北引”60多年来崂山区首个通过国家品种登记的茶树品种,是崂山茶行业中当之无愧的“领头羊”企业。

泰山茶制作技艺源于唐朝,形成了一套包含采摘、摊晾、回潮、杀青、揉捻、干燥、提香、包装等环节的完整的制茶工艺。泰山茶以一叶一芽为标准进行采摘,炒制环节严谨,其制作技艺已与当地民俗文化、地域风情相融合,具有齐鲁文化的特性,延续了好客山东、以茶为礼的待客之道。泰山茶制作技艺保护单位茶溪谷作为泰安市茶产业的领军企业,其基地主栽品种有黄金芽、御金香、金萱、龙井43,中茶108等十三个茶树品种。是江北最大的泰山御芽茶树良种繁育基地,被授予“全国农村创新创业园区”,其中”泰山茶溪谷绿茶和红茶分别在第十二届国际名茶评比中荣获“金奖和银奖”、“亚太名茶评比”银奖。

曲阜楷木雕是曲阜独有的传统手工艺术,为曲阜“三宝”(楷雕、碑帖、尼山砚)之一。它历史悠久,内涵丰富,技艺精湛,品种繁多,迄今已有2400余年的历史。曲阜楷雕取法正宗,形神兼备,刀法古朴简约,浑厚精细,技法分圆雕、浮雕、透雕和镂空雕,制作工艺有十几道之多,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鲁锦织造技艺又称山东织花布,也称花格子布,是将有色棉线按照设计好的经纬,织成带有几何图案的家织土布。鲁锦目前主要集中于鲁西南和鲁西北地区,主要用做床单、被面、褥面、帐子、墙围、手巾以及包袱布和四季衣料等制作。其织造工艺极其复杂,从采棉纺线到上机织布,包括大小72道工序,需要较高的操作技巧,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潍坊嵌银髹器技艺,已有近200年的历史,是一种独特的手工技艺。它以名贵红木、天然漆和金银丝为主要原料,将传统的雕刻、嵌银、木工技艺有机地融为一体,经精工雕刻、镶嵌而成潍坊嵌银漆器作品有山水、花鸟、古装人物和汉代青铜器花纹,造型古朴典雅、珍重高贵,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德州黑陶是中国黑陶的一种,是龙山文化的典型代表性器物。德州黑陶是一种无釉陶器,采用京杭运河两岸的红胶泥做原料,传统手工轮制成型,在坯体晾干过程中压光、雕刻然后烧成,其工艺、造型、色泽等方面,仍保持着浓厚的民间艺术特色。德州黑陶烧制技艺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淄博琉璃烧制技艺起源于汉代,兴盛于明清,距今已有千余年历史。琉璃作品采用当地矿物原料,根据古方科学配比、炉火高温熔化、纯手工制作,如玉似翠、色彩斑斓。淄博琉璃的成型要经过配料、熔化、挑料、吹制、塑型、雕刻、打磨、绘画等工序,其中人工吹制和拉制塑型技术最为关键,至今仍然保持着传统的琉璃烧制工艺,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临沭柳编是产自山东临沭县的地方传统手工艺品,在临沭县已有1400多年的传承历史。该县白旄镇柳庄的柳编历史最早见于唐朝初年。明朝永乐年间,青云、白旄等地村民,就将杞柳编织成逢年过节出门串亲戚的箢子(相当于手提袋)、餐饮炊具用的笊篱(相当于漏勺)、储粮藏物用的箱篓等工具,供人们生产和生活使用,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